10月20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介绍对外开放相关内容,解读《建议》对开放工作的四方面重要部署,并就“十五五”时期如何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等回应媒体关切。
高水平开放
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王文涛表示,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
王文涛生动诠释了中国开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开放是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这些年,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不断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边境上”和“边境后”壁垒,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国货物贸易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外资提前半年完成“十四五”目标,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三。高水平开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开放是发展自身、造福世界的康庄大道。2024年,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十四五”时期的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过15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累计为东道国纳税3000多亿美元,带动大量就业,促进了当地工业化和现代化。高水平开放成为对中国好、对世界好的大事业。
——开放是把握大势、破浪前行的坚定抉择。当前,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开放试验,宣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以自身开放促进共同开放,为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四方面部署
“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
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王文涛介绍,《建议》从四方面作了重要部署。
一是积极扩大自主开放。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围绕扩大经贸“朋友圈”,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聚焦打造开放高地,搞好各类开放试点试验。
二是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建议》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均有部署。货物贸易方面,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服务贸易方面,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数字贸易方面,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同时,要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加大力度扩大进口,既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落实好“准入又准营”,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四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要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数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我们的开放是‘跟跑’,现在我们的开放是要‘领跑’。”王文涛说,“我们将推动《建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开花,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优势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充分肯定了外资的重要作用,表明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王文涛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国利用外资主要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是“量稳”,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7200亿美元,新设外企超24万家,引资大国地位依然稳固。二是“质优”,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超过1/3,汽车、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在华落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明显增多。
“下一步,我们开放也好,引资也好,都不搞损人利己、零和博弈那一套,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王文涛说。
一方面,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未来10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市场潜力巨大。下一步,商务部将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购在中国”品牌,让商品和服务消费都“火”起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许多跨国公司告诉我们,‘投资中国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王文涛说。
另一方面,要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我们常说‘外企不是外来客,而是一家人’,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也是外企的机遇。比如我们实施的以旧换新,以汽车为例,我们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外资品牌销量占了汽车以旧换新的1/3。”王文涛指出,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有序扩大教育、文化等服务业领域自主开放。持续优化服务,办好外企圆桌会,把企业的“需求清单”变成“服务清单”,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让外资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此外,关于媒体关注的中美经贸问题,王文涛回应,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反对脱钩断链,坚定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前四轮经贸磋商充分证明,中美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完全可以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