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举行的中国(北京城市副中心)—东盟贸易投资推介会聚焦“携手绿色发展,构建美好未来”,马来西亚、缅甸、泰国、东帝汶驻华大使和东盟多国使节出席了活动。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的重要一翼,叠加自贸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政策优势,有望与东盟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深化对接,共筑绿色产供链。

包括第47届东盟峰会在内的东亚合作系列会议将于26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举行,东帝汶将在会上正式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东帝汶驻华大使罗瑞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说,东帝汶与中国友好关系历史悠久,加入东盟将进一步巩固两国在经济、文化和民间层面的联系。中国在东帝汶建设了港口、发电厂、会议中心等大批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东帝汶还期待与中国探索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合作。去年奥尔塔总统访华时与中国签署了农业合作协议,东帝汶希望学习中国经验确保粮食安全。
罗瑞说,过去10多年来,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成就巨大,而北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变堪称典范。在中国作出低碳减排郑重承诺的同时,一些国家却在环境问题上妥协,重新开始使用化石燃料,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泰国驻华大使韩灿才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完成将进一步加强泰中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关现代化、非关税措施以及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关键新兴领域的合作。泰国正将自身定位为东盟领先的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中心,中国是泰国电动车领域的主要外国投资者之一,一系列经贸合作框架将促进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等行业深入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绿色转型进程中代表巨大机遇,不仅可以作为投资者,还可以作为技术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绿色产业发展的合作者发挥更大作用。”韩灿才说,除了电动车领域,将中国的技术实力与泰国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和良好营商环境相结合,有望加速绿色转型步伐,打造更具可持续性和竞争力的区域经济。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菲律宾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还正成为我们重要的投资来源地。”菲律宾驻华使馆商务参赞佩尼亚兰达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贸易投资合作对整体产业合作至关重要,中国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许多面向未来的产业都可以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已是重要的技术和创新来源地,将推动东盟乃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内产业转型。
佩尼亚兰达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和产业合作,作为人口众多的增长型经济体,菲律宾与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具有很强互补性,存在大量合作机遇。许多中国企业正在走向全球,中国、菲律宾和东盟各国可以共同进军中东、非洲等其他市场。今天这样的贸易投资推介会非常重要,让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建立联系,达成合作。
推介会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东盟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联盟与北京通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基金”在会上正式成立,将重点支持双方在绿色制造、跨境物流等领域的项目落地。
三家北京城市副中心企业还分别与印尼企业、马来西亚企业和澳大利亚中华总商会签署合作协议,将聚焦农产品绿色贸易、合作开发文旅融合项目及智慧能源监测领域开展技术对接,覆盖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