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邵志媛
9月17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消费带动力、中心辐射力。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放宽商店备案条件,下调起退点,指导各地扩商店、增商品、优服务,其中有两项,特别是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到200元,引导国货潮品、老字号店铺成为退税商店,深受入境消费者欢迎。持续打造“购在中国”品牌,创新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场景。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入境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数据是最直接的见证——截至8月底,全国离境退税商店已经超过1万家,是2024年年底的3倍;1—8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增长98%。
盛秋平提到,我国在入境消费方面跟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下一步,商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重点从四方面发力,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第一,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用好现有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入境免签政策。印发促进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支持提升来华观光旅游、就医康养、留学研学等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链条梳理堵点卡点,推动更多商店成为退税商店,推广上海、浙江、中国银行等地区和机构的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优化退税服务,推动实现“即买即退”异地互认,让离境退税新举措成为入境消费新助力。
第二,不断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将继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积极推进首发经济,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充分挖掘文化和美食资源,鼓励各地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提升住宿服务品质和便利化水平,支持住宿与旅游、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第三,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近期,商务部将会同财政部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希望通过丰富优质供给、优化支付服务、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不断提升中国消费市场吸引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扩大入境消费。下一步,将通过竞争性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5个左右的消费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境外旅客较多的城市开展试点工作,补齐消费环境中的短板弱项,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
第四,持续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办好“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指导地方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商务部门将充分利用下半年展会契机,在9月结合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启动“购在中国·数字消费嘉年华”活动,10月举办广交会,11月举办进博会,届时将举办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活动,通过上述展会平台创新消费场景,引领消费趋势。持续开展“服务消费季”活动,鼓励地方举办国潮国风、非遗体验等特色活动,积极培育房车露营、邮轮游艇、赛事等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外国朋友消费体验。
盛秋平称,从离境退税的“小切口”到免签政策“大舞台”,从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到消费环境的“国际化”,我们将努力让全球消费者来得更方便、游得更舒心、买得更实惠,感受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创新的中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