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友谊关口岸,阳光炙烤着路面,一辆辆满载榴莲与山竹的货车在智能系统调度下有序驶入。这些带着东南亚湿热气息的水果,正通过专属“绿色通道”奔向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这生动一幕正是中越农产品贸易越来越火热的写照。
农产品贸易的亮眼数据
越南果蔬对华出口的迅猛势头持续。据越南海关局统计,2025年年初至7月15日,越南果蔬出口额已达34.7亿美元,中国稳居其最大出口市场地位。仅上半年,越南果蔬对中国出口额就达16.3亿美元,占同期总出口额的52.58%。按此态势,越南实现全年80亿美元的果蔬出口目标颇具底气。
腰果贸易更现爆发性增长。1至6月,越南腰果出口量34.68万吨、金额23.6亿美元,虽数量同比微降2.7%,但出口金额逆势增长20.4%,其中对华出口表现尤为亮眼。1至5月,越南向中国出口腰果6.579万吨,价值4.14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41.2%,中国已正式成为越南腰果最大出口市场。这种“量减价增”的独特态势,折射出越南腰果产品附加值的显著提升。
水产品贸易同样热络。越南水产出口和生产协会(VASEP)数据显示,上半年越南对华水产品出口额达11亿美元,同比激增近45%,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越南最大水产品进口国。这一突破得益于中国相对稳定的贸易政策,为越南企业规划生产、签订长期合同提供了稳定预期。
从传统果蔬到腰果、水产品等高附加值品类,中国市场对越南农产品的需求正呈现鲜明的多元化趋势。
贸易便利的不断优化
中国市场已成为驱动越南农产品出口的核心引擎,在果蔬、腰果、水产三大品类中均稳居最大买家地位。这一地位的巩固,离不开贸易生态的持续优化。
通关便利化是重要推手。友谊关智慧口岸的“智能检查系统”为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让榴莲、山竹等东盟水果实现快速通关。更值得关注的是物流领域的深度合作——中越企业共建共享物流标准,使跨境车辆装载率、仓库利用率双双提升至90%,装卸效率提高40%,显著降低了企业综合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贸易稳定性不断增强。面对中国提高的食品安全与可追溯性要求,越南企业主动强化合规能力,积极适应相关标准,为长期合同的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互融的协同作战
展望下半年,若不出现重大贸易政策调整或不可抗力,在RCEP关税减免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越南果蔬、水产品等农产品对华出口有望延续增长态势,贸易规模或将再上新台阶。
更广阔的空间在于合作的深化。越南计划拓展农产品出口品类和市场,中国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双方在深加工水果制品、特色水产品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有望推动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当友谊关的货车满载越南榴莲驶向中国超市时,背后是两国共建的智能清关系统、共享的物流仓储标准、同步的质量追溯体系——这已不仅是简单的货物流动,更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从越南腰果加工厂引入中国投资,到凭祥跨境物流园吸引30余家供应链企业入驻,中越农产品贸易正从单纯的“买卖关系”,加速向“产业共同体”升级。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这条跨越国界的“农产品高速路”,正载着两国的合作愿景,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记者 刘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