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领先幅度较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2%……
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交出了高分报表。
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加速推进,300个共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53.4亿元、投资进度56.2%,梁开高速、川渝南北大道三期等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西部陆海新通道网络覆盖国家(地区)增加4个、港口增加33个,总数分别达到124个、523个,枢纽港产业园签约开工项目45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空气质量优良比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等重点指标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领先。
在推进重大改革方面,数字重庆建设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市、区县、镇街三级治理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
“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扎实推进,园区开发区整合精减全面完成,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4.3%,国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9%。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重点改革,村均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68%,“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平均减环节74.6%。
在对内对外合作方面,渝新、渝藏、渝桂深化合作,在建设渝哈算力通道、藏电入渝、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领域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市政府代表团访问新加坡、中国香港,举办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香港推介会、渝港金融合作交流会,促成16个中新合作项目、21个渝港合作项目签约。
成功举办西洽会、国际友好城市合作大会等多场大型涉外活动,接待德国总理朔尔茨、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施雷斯塔等外国政要来渝访问,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速提质。
“从数据来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步回升态势,经济景气指数小幅上行,尤其在生产端呈现出各行业蓬勃发展、各领域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丁瑶分析。
汽车产量重返全国城市第1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与一季度持平,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较一季度提高3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5%,较一季度提高5.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
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拉动全市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倍,带动汽车产量重返全国城市第1位。电子、材料、消费品、能源、摩托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1%、5.5%、6.1%、7.3%和3.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49%,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数控机床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1.5%、44.7%、36.2%。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6009家、高新技术企业1496家,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同比增长34.8%,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18MW级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国之重器”。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其中摩托车(58.6%)、装备(22.2%)、材料(26.1%)、消费品(43.5%)、能源(24%)产业投资均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积极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较一季度提高18.6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拉动全市投资增速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能源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5.2%、38.4%。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6.2%,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86亿元、投资进度52.5%,完成同期计划的131.3%,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港产业园、卫星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41个原计划下半年开工项目提前开工。
服务业提质扩容 领跑全国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良好,软信、文娱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位、较一季度提高3位。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53.4%。
深入实施“满天星”计划,互联网和软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9%、较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6%、20%,分别高于全国5.7个、14.5个百分点。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快速发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4%、比全国水平(6.1%)高出33.3个百分点。举办营业性演出和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场次数同比增长105.3%、180%。
“以旧换新”“假日经济”持续火热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居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位。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营业额(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6%、8.9%、7.2%和10.1%。新招引品牌首店超120家,在渝举办品牌首展近70个,举办“渝味360碗”旅游美食评选等文旅活动1000余项。
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1.1%,其中,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71.2%。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9%。
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8.3%、19.1%,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倍,“五一”、端午节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9.3%、17.9%。
量质齐升 通道贸易增势强劲
上半年,我市出口同比增长2.8%、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
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渝车出海”行动计划,稳住电子信息产品订单,汽车、手机出口值同比分别增长34.9%、35.8%。
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0.1%。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标箱、货值同比分别增长54%、89%,中欧班列(成渝)运输货物标箱同比增长19.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俄罗斯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8%、31.4%、63.5%。
国务院批复设立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综保区数量达到7个,居中西部省市第一。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至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新设外资企业177家,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08.7%。
“三季度是承上启下、冲刺攻坚关键时期,我们将从牢牢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推动外贸外资企稳回升,激发消费活力潜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发力。锚定目标、协同发力,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