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和信息服务公司Fitch Solutions共同编写的《公司与气候变化》报告,到2032年前,高排放发电类型仍将在亚太区域的电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亚太地区的能源转型速度加快,这也为低碳电力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得益于其金融体系发达,经济前景风险较低,新加坡在亚太各国和地区中风险评估综合得分最高,成为东南亚地区对外国投资开发低碳电力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东南亚低碳转型前景广阔
东南亚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关键阶段。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至2050年间,东南亚地区的年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幅需达到目前的7-12倍,同时需投入高达1万亿美元的资金。
面对如此广阔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众多国际大型商业与工业用电企业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脱碳议程,加强在东南亚的投资与合作,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布局,深入可再生能源价值链的本地生态系统,力争更多潜在机遇。
Vena Energy等企业已开发出中枢辐射模型,即把主要职能集中在位于新加坡的区域总部,并在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市场部署本地团队。
图片来源:Vena Energy 官网
2019年,为了拓展东南亚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业务,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收购了Amplus Energy。Amplus Energy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可再生能源公司,专门为大型的商业与工业客户提供能源服务,其业务范围覆盖了印度、中东和东南亚等地。
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的领导者葡电新能源(EDP Renewable)收购了新加坡的可再生能源公司Sunseap,并承诺在2030年前通过新加坡总部向亚太地区投资100亿美元。
新加坡加速低碳电力发展
新加坡坚定推行电网脱碳政策,“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指出,在2035年前,新加坡预计会经由东南亚地区电网进口多达4吉瓦的低碳电力(约占预计电力需求的30%),同时将继续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能源储存和低碳替代方案(包括氢能)。
在今年发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新加坡宣布设立未来能源基金,用于能源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协助更多中小企业采用绿色方案,将对绿色贷款的支持和节能津贴等计划扩大至更多适用领域,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海运业、数据中心等。
当前,全球正积极推进脱碳进程。在此过程中,新加坡将充分发挥桥梁及基地作用,助力中国及全球企业积极推动区域内低碳解决方案的商业化开发及落地,共同打造更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